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1925年云南霜灾后大饥荒的救助(5)

来源:云南化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2-2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1925年的3月地震和4月霜灾,云南省政府多次求助于北洋政府,然而后者并未给予太多关注。大理地震报告书中说“灾情之重,已可想见吾国北京晨报,会于

1925年的3月地震和4月霜灾,云南省政府多次求助于北洋政府,然而后者并未给予太多关注。大理地震报告书中说“灾情之重,已可想见吾国北京晨报,会于是月二十一日将地震状况登明,然略而不详,日仅登大理一属之地震状况。其余各县,均未叙及”。⑤童振藻:《云南大理、凤仪等属地震区域图说》,第 1页,云南省图书馆藏。北京方面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霜灾之后,省政府通电各地请捐,“北京方面,由常关赈务附加税下,两次分获国币一万一千元”。⑥云南全省赈务处编:《云南三迤各县荒灾报告之灾情总报告》,第15页。8月14日,唐继尧致电段祺瑞,要求政务署从附捐项下拨款赈济,并于当日即致电北京云南会馆,委派王采臣等人为代表,“向赈务署要求拨款赈济震霜灾民”。⑦云南全省赈务处编:《云南三迤各县荒灾报告之重要文电汇编》,第59页。

此次请款还有乌龙事件发生,9月16日,在回复华洋义赈会的电文中。唐继尧说:“昨接赈务署文电,滇省由常关附捐内,仅分得四千元。兹接大函,谓分得七千元,是否前电号码错误,抑系两次分配。希查明示之,又海关附税已如。命再电中央,请求重优分配。滇省震霜两灾,实属异常奇灾,亘古未有。”①云南全省赈务处编:《云南三迤各县荒灾报告之重要文电汇编》,第65页。唐以为,云南灾情过重,仅4千元实在太少。而之前又接到7千元的电报,他自己也没弄清楚是之前的电文发错了,还是分两次发放。

由于拨款太少,唐继尧决定再次请求拨款,当日他又致电段祺瑞。“仅蒙发款万元,及得,赈务署来电,由常关附税分配四千元。顷闻被灾各省要求由海关附税拨济,滇省灾重区广,需款浩繁,请求外务祈饬署从优支配,以济灾黎。”②云南全省赈务处编:《云南三迤各县荒灾报告之重要文电汇编》,第66页。之后,北京政府再无款项拨来,文电联系也随之中断。名为中央的北洋政府在此次赈灾中,鲜有发挥作用。彼时段祺瑞虽任临时执政,但北洋政府处于直系和奉系竞争控制之中。1924年北京政变,奉系主导北京,中央政权前后更迭,自顾不暇的北洋政府自然无心顾及西南霜灾。

省内力量贫弱,救济乏力,指望中央政府救济的希望又破灭了。国家救灾力量几乎没有参与,而民间慈善组织却发挥了巨大作用。以旅沪云南赈济会为例,前后4次共汇款2万5千9百元滇币。以华洋义赈会云南分会和云南红十字会为主的民间慈善团体,在救灾中广泛参与,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政府救灾能力的不足。

结 论

1925年云南霜灾爆发之时,正是云南政府和民间最为穷困的时候。连年荒歉,灾害频发。1923—1925年连续3年的霜灾,严重破坏了滇东民间大小春粮食作物的协调能力。地方备荒中最重要的仓储制度早已崩坏,民众个体和地方政府均无能力应对灾难,致使饥荒迅速蔓延。而省政府自护国战争以后,军费支出成为财政黑洞。整个云南社会陷入财政困难的恶性循环,军费浩繁导致搜刮民间,民间穷苦与灾害频发又加重财政困境,当大灾来临之时,政府无钱应灾,地方无粮,政府没钱。云南的经济社会状况决定了救灾能力十分有限。省政府在灾情总报告中说“如果天心悔祸风雨时,若休养生息十年之后,或者可恢复原状乎?”③云南全省赈务处编:《云南三迤各县荒灾报告之灾情总报告》,第18页。

此外,国家救灾力量的缺失,是本次救灾不力的一大原因。较之清代云南荒政中的国家救灾行为,有中央财政支持和严密的制度保障,1925年的云南霜灾救济可以被看成是一次国家力量缺失下的地方救灾。自顾不暇的北洋政府都不如清政府,没有重视因此不可能提供支持。早已崩坏的地方仓储体系失去备荒功能,而新的备荒体制尚未建立。尽管有民间、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毕竟是杯水车薪。应该说,国家力量的缺失是整个北洋时期,甚至是民国年间荒政救济中的普遍问题,这也是为何民国灾害救济往往成效甚微的原因之一。①相关论述可参见王成兴:《民国时期安徽的灾荒与应对》,《民国档案》2012年第3期,第63—72页;孙训华:《民国时期河南省灾荒救助体系措施及成效》,《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5期,第78—82页;王虹波:《1912—1931年间东北灾荒的社会应对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吉林大学文学院,2013年。

民国时期的荒政救济,处于向现代慈善救济事业转型的阶段,尽管相比清以及之前的历代荒政救济,民国时期的救济方式无疑更加多元与全面,从救灾形式和源款筹集上亦更加多元,民间、社会力量更为突出。然而,荒政最重要的一环无疑是国家的组织调配,尤其在巨灾应对中更是如此。以古推今,民国时期的灾荒救济对当今国家各项灾害救济亦有颇多可鉴之处。荒政作为国家大政,若无国家力量参与,很难救民解荒。1925年云南霜灾引发的特大饥荒中就是明证。

文章来源:《云南化工》 网址: http://www.ynhgbjb.cn/qikandaodu/2020/1229/705.html



上一篇:云南参与国际非传统安全合作的成效 挑战及前景
下一篇:云南傣族簧管乐器制作工艺考察研究

云南化工投稿 | 云南化工编辑部| 云南化工版面费 | 云南化工论文发表 | 云南化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云南化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