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云南现存土司府礼仪音乐研究(4)

来源:云南化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6-1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由上述可以看出,由于清政府实行的“以夏变夷”的风俗变革,导致了纳西族葬俗和丧葬仪式音乐的改变,最终《白沙细乐》才逐渐转化为吸纳东巴歌舞的

由上述可以看出,由于清政府实行的“以夏变夷”的风俗变革,导致了纳西族葬俗和丧葬仪式音乐的改变,最终《白沙细乐》才逐渐转化为吸纳东巴歌舞的丧葬礼仪音乐,由此,才真正完成了“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的功能转换。流传与云南各地的鼓吹乐和《洞经音乐》,也是在清代雍正“改土归流”后,逐渐成为云南汉族聚居区、汉族和少数民族杂居区的婚丧等民俗礼仪音乐的,其道理与《白沙细乐》的转换是一样的。

三、《孟连傣族宣抚土司礼仪音乐》

傣族是古代“越人”的一支,古代汉文献曾称其为“越”“金齿”“掸”“僚”“银齿”“百夷”“摆夷”等,新中国成立后通称为“傣”,现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云南和东南亚一带。云南的西双版纳和德宏两州以及孟连、耿马等地是傣族的主要聚居区。据《云南通志》记载:“孟连宣抚司刀派全,其先坎把法,本哈瓦蛮,开辟荒地,招集夷民,守土传世,改名孟连。”[19]孟连的土司制度是从元代开始的,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元朝设“木连路军民府”,封罕罢法为地方长官,世袭为官。明朝永乐四年(1406年),设“孟琏长官司”,封刀派送为世袭长官,官居正六品。清朝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刀派鼎被册封为世袭“孟连宣抚司”,官职为从四品。新中国成立后,末代土司刀派洪交出土司印接受人民政府的任用,孟连的土司制度宣告结束。孟连土司世袭28代,历经元、明、清和民国四个历史时期,统治时间长达660年。[20]

虽然孟连的土司制度是从元代开始的,但无论是傣族文献还是汉族文献都没有记载土司府的礼仪音乐。从现有的资料来看,孟连傣族宣抚土司礼仪音乐是在明代才出现的。据《孟连县傣族拉枯族佤族自治县概况》介绍,在明代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孟连土司被朝廷封为“孟琏长官司”,随后举行了隆重的庆典,其中居于芒朗寨的傣族民间乐舞队在仪式上大放光彩,被土司册封为府邸的礼仪乐舞队。以后每逢土司有重要典礼、婚丧嫁娶仪式和节日庆祝时,他们都要去参加表演,以此来代替向土司交付的“劳役地租”。[21]今天的芒朗寨位于孟连县城约43公里的西南部勐马镇勐阿村。芒朗寨的村民笼三弄已经70多岁,他是目前唯一健在的到过孟连土司府演奏宣抚土司礼仪音乐的民间艺人。据他说,芒朗乐舞队最初是一支民间自娱自乐的歌舞队,也经常在民俗节日等活动中参与表演,约在明朝永乐年间,芒朗乐队被孟连土司看中。要求他们每年泼水节、开门节时必须到孟连宣抚司署进行表演,以此来充交本村的劳役地租。张海珍《娜允》一书对此也有记载,书中说在明清时期,每年泼水节时,孟连土司府中的专司文艺官员——“法摆勐”都安排各地各民族来土司府表演自己的绝活。土司府专用的宫廷乐队表演是泼水节的重头戏,他们就是来自于勐阿的芒朗寨,他们专门为土司府的各种喜庆活动献歌跳舞。

现存《孟连宣抚土司礼仪音乐》共有八首,分别为【娜窝罕】(金莲花公主)、【所诗】(无词的乐曲)、【帕沙歪】(经幢摇)、【《蚌丙】(温泉畔)、【偏卢习】(第四曲)、【咪寒批唯】(风流寡妇)、【甩嘎拢】(情歌对唱)和【谢列卯】(沉醉),这些音乐多是歌、舞、器乐三位一体的音乐形式,但由于时间久远,会唱的人已经很少,现在多以器乐演奏的舞蹈形式居多。所用的乐器有有玎(牛腿琴)、哆啰(似二胡)、省(四弦琴)、毕(竹笛)、“嘎拉萨”(钢片琴)、腊敢(扁铜铓)象脚鼓、铓锣、钗等,也基本都是傣族民间音乐中的常用乐器。从其音乐本体来看,它与内地汉族音乐有着较大的差异,属于典型的傣族传统民间音乐。

与之前两个土司府音乐相比,《孟连宣抚土司礼仪音乐》与它们共同之处有:第一,孟连傣族宣抚土司府的确有专属的礼仪音乐;第二,有专属的乐工,与武定、禄劝土司府的乐工一样,他们属于隶农,他们来土司府演奏音乐是服劳役。第三,“改土归流”或土司府瓦解后,乐工和音乐留存于民间,主要用于婚、丧、祭祀等民俗和节庆活动之中,这是它们能够保持至今的重要原因。

它们的不同之处也非常明显,前两者基本都是以汉族音乐为主体,而后者的音乐都是本民族的音乐,为何有如此大的差异,笔者以为原因大概有三点:一是孟连这一地方傣族人口较多,直至现在,孟连县的少数民族人口仍占全县总人口的86%,他们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和民俗活动,音乐文化也比较发达,即便是现在,孟连县平时各种民俗活动中也多是以少数民族歌舞和器乐为主,汉族的音乐文化充其量也只是点缀或是仅在汉族聚居区流传;二是孟连是真正的边疆,它与缅甸接壤,在元明清三代皆为土司制度,内地人口进入的数量少,影响更小,甚至还出现了汉族“便服,从其俗”的境况,同时在明清两代,孟连土司由于政治原因时而臣服于缅甸,时而又回到中国中央政府的管辖,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民国,直至解放后才彻底解决了这样的尴尬境况;三是孟连地区的傣族乃是跨境民族,缅甸和泰国都有大量的傣族,他们在文化上是一致的,相互之间的沟通和影响现在也依然如此。

文章来源:《云南化工》 网址: http://www.ynhgbjb.cn/qikandaodu/2021/0617/1643.html



上一篇:云南彝族漆器艺术与传承保护研究
下一篇:三迤山水亦入画云南山水画发展探析

云南化工投稿 | 云南化工编辑部| 云南化工版面费 | 云南化工论文发表 | 云南化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云南化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