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云南现存土司府礼仪音乐研究(2)

来源:云南化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6-1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全国民间音乐集成的推动下,当地音乐工作者经过多方查寻,从原土司府乐工的后代家藏旧籍中寻找到古谱残卷11册,并组织专业人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全国民间音乐集成的推动下,当地音乐工作者经过多方查寻,从原土司府乐工的后代家藏旧籍中寻找到古谱残卷11册,并组织专业人员对残章缺页进行校正补遗,翻译整理出了154首古谱乐曲,并于1993年由云南人民出版社结集出版。这154首乐曲可以分为两大类四个部份,即正调和杂调两大类。正调,民间亦称大调和老调,又由曲牌曲和枝调曲组成,正调一般典雅庄重,速度缓慢,主要用于祭祀和丧葬;杂调,亦称小调,是由传统的小调曲牌和本枝小调乐曲组成,杂调的音乐活泼流畅,节奏明快,多用于婚嫁等喜庆场合。正调和杂调的曲牌音乐大都属于内地汉族传统曲牌音乐,如【将军令】【朝天子】【碟落金钱】【雁儿落】【大开门】【小开门】【哭皇天】【傍妆台】【桂枝香】【水龙吟】【醉八仙】【小鹧鸪】等,这些曲牌音乐在调式、旋法和结构上与内地相同曲牌基本相同。

项阳先生曾经对《武定、禄劝彝族土司府礼仪音乐》中【朝天子】这一曲牌进行过研究。通过文献梳理,他认为【朝天子】与清代和民国时期多种国家礼乐中的同名乐曲乃是一脉相承。同时,他又借助现已出版的《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各省卷本进行筛查比较,发现了有十多个省市的【朝天子】音乐都是大同小异,因此他认为【朝天子】为乐籍制度下传承的变与不变的范本,即在乐籍制度下,全国的礼仪用乐中【朝天子】这一曲牌具有一致性,当清代乐籍制度废除后,这一音乐流传民间,才逐渐出现了传承上的变异,这就是各地各民族现当代遗存【朝天子】变化的重要原因。【将军令】【小开门】等曲牌亦是如此。[8]

另外的几十首枝调音乐多为当地的民间音乐,其中以本枝小调为最多。但直至现在,当地的任何一个吹鼓班都是以能掌握和吹奏较多的正调曲牌音乐为正宗和荣耀。由此也可以看出,其最初的音乐形式当是以内地汉族传统的仪式音乐为主的,在“改土归流”以后,乐工不再服务于土司,他们既会为大户人家服务,也会参加当地的民俗活动,直至现在,这些音乐主要还是用于当地节庆和婚丧嫁娶等民俗活动。为了适应当地人的这种需求,添加本地和本民族的音乐也就顺理成章,也成为几十首本地枝调音乐存在的原因。

二、丽江纳西族木氏土司府礼仪音乐——《白沙细乐》

纳西族是我国古代甘青高原的古羌人向南迁徙并逐渐融合当地土著居民而形成的一个民族。在汉文古籍中,纳西族又被称为“麽些”“摩沙”“摩挲”“摩娑”等,新中国成立后统称为纳西族。他们主要居住在滇、川、藏交界的横断山区一带,以云南丽江为最多。纳西族首领阿良在元初帮助元军攻打大理有功,被封为“茶罕章宣慰司”。到了明代,阿良的生存智慧也给他的后代树立了榜样,当明朝大军来到云南时,丽江土司如法炮制,《皇明恩纶录》中记述曰:“大军既临,渠魁以获。尔丽江土官阿德率众先归,为夷智识,足见摅诚,今命尔木姓,从听总兵官傅,拟授职建功。”[9]洪武十六年又颁旨“授尔子孙世袭土官知府,永令防固石门、镇御蕃鞑”“封中顺大夫”。从此,木氏土司以“世袭土官知府”的身份继续统治丽江,直至清代雍正年间的“改土归流”。

明代,木氏土司为了巩固自己的世袭统治,主动与中央王朝的皇旨天律接轨,将内地的儒、佛、道文化引入丽江。在土司上层积极提倡儒学,建盖“万卷楼”,广收内地经典书籍,同时聘请内地名儒前来教授汉文儒学、儒礼、儒乐。木氏家族不仅以“知诗书,好礼守义”而著称,还出现了能用汉文作诗的“木氏六公”。在木氏统治时期,汉族的儒学礼乐被其全盘接受。源于元代的《白沙细乐》在明代又融入了当朝的礼仪音乐继续成为丽江土司府的仪式音乐。土司府中有专门的乐工,为了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准,也为了与内地礼仪用乐的一致性,木氏土司经常邀请内地专业人员前来培训。

清朝雍正年间“改土归流”和废除乐籍制度以后,木氏土司的所属乐工和它们的音乐也流散于民间,纳西人也才有机会目睹它的真容。清代的《丽江府志略》和《丽江府志稿》都记述了已经流入民间的《白沙细乐》。当时记录的音乐曲牌有【南北曲】【叨叨令】【一封书】和【寄生草】,【南北曲】其实不是曲牌,是指【南曲】和【北曲】,它们都是内地汉族较早的戏曲声腔。其它几个曲牌都是明清时期著名的音乐曲牌。很显然,在木氏土司统治时期,甚至是在“改土归流”后的光绪年间,《白沙细乐》依然是以这些曲牌音乐为主,而且其演奏乐器也是“……筝、笛、琵琶诸器与汉制同。”[10]到了清代中后期,《白沙细乐》已成为丽江城区周围各民族丧葬和祭祀仪式中的主要音乐,“先是元太弟革囊渡江,其音乐相传有胡琴、筝、笛诸器,其调有【南北曲】【叨叨令】【一封书】【寄生草】等名。及奠期,主人请乐工奏曲灵侧,名曰‘细乐’,缠绵悱恻,哀伤动人。其发引也,亦以送之。”[11]可想而知,土司府原来的这些乐工要想继续生存下去,参加当地的民俗活动似乎已成为他们和他们所传承的传统音乐生存的必然选择,这在全国也具有共性,《武定、禄劝彝族土司府礼仪音乐》和《白沙细乐》当然也不可能例外。

文章来源:《云南化工》 网址: http://www.ynhgbjb.cn/qikandaodu/2021/0617/1643.html



上一篇:云南彝族漆器艺术与传承保护研究
下一篇:三迤山水亦入画云南山水画发展探析

云南化工投稿 | 云南化工编辑部| 云南化工版面费 | 云南化工论文发表 | 云南化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云南化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