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云南现存土司府礼仪音乐研究(3)

来源:云南化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6-1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新中国成立后收集到的《白沙细乐》曲牌有【笃】【一封书】【三思渠】【美丽的白云】【哭皇天】【赤脚舞】【弓箭舞】和【挽歌】。通过研究我们发现

新中国成立后收集到的《白沙细乐》曲牌有【笃】【一封书】【三思渠】【美丽的白云】【哭皇天】【赤脚舞】【弓箭舞】和【挽歌】。通过研究我们发现[12],现存的【笃】【一封书】【哭皇天】属于七声音阶羽调式,源于汉族音乐,因为纳西族民间音乐中没有这种调式音阶,而在丽江汉传的《洞经音乐》中可以找到相似的调式音阶。而且【笃】这一曲牌音乐,最初就是源于【洞经音乐】,它是演奏【洞经音乐】之前的一段由笛子演奏用以协调其它乐器音高的音乐,被称为【调音曲】,至今在【洞经音乐】中依然沿用。【一封书】和【哭皇天】都是内地元明时期即已流行的曲牌,它不仅广泛的存在于说唱和戏曲音乐之中,明清时期这两首曲牌还被当时流行的“俗曲”改造和运用,如明代沈德符在【顾曲杂言】中记述道:“嘉隆(公元1522—1577年)年间,乃兴【闹五更】【寄生草】【罗江怨】【哭皇天】【干荷叶】……之属。”[13]清初由著名文学家蒲松龄编创的【聊斋俚曲】中就运用了当时流行的【哭皇天】。清代中期的【笛箫合谱】中就有用【一封书】曲调演唱的【东岳庙盖的高】和用【哭皇天】演唱的【哩溜子喇,喇溜子哩】等“俗曲”。同时,这一曲牌也被明清许多器乐音乐所运用,流行于无锡和苏州等地的《十番锣鼓》中就有这一曲牌音乐的存在,云南【洞经音乐】中尚有这一曲牌的存在,只是与《白沙细乐》中的【一封书】在音乐上不一致,它们应该是同名异曲。【三思渠】和【美丽的白云】属于纳西族传统民歌,它们至今仍在丽江纳西族地区流传。【赤脚舞】【弓箭舞】和【挽歌】源于纳西族本土宗教音乐——东巴歌舞,至今犹存。它们在音乐上承继了纳西族传统音乐的典型特点,如【挽歌】一曲,其音阶由la、do、re、mi组成的四音列,为纳西族民歌中的最为常用的音列形式,它的旋律可以在纳西族西部民歌【谷凄】和【幕布热】中找到相似之处。[14]

从秦汉至清初,纳西族一直沿袭火葬习俗。清初,丽江“改土归流”后,中央政府把纳西族的火葬视为野蛮、不开化的习俗,多次严令禁止,并大力推行内地汉族的土葬习俗。最初,当地的纳西人拒绝实行土葬,并认为擅自改变传统火葬会引来各种灾祸。清咸丰二年(1852年),丽江流官甚至设立了“用夏变夷碑”来强力推行土葬,碑文曰:

为勒石严禁永远遵守事,照得人子事亲,生养死葬,古礼昭然,惟闻滇南夷俗,凡遇父母溘游,卜为天、水、火葬。似此甘做不孝,案属有亏伦理。惟查丽江一邑,原无天水俗葬,然用火焚尸,愚夫亦所不免,若不严行禁止,伊无胡底?所以一切天、水、火葬,一并视禁在案,兹据各里乡约等,恳勒石严禁火葬,前来除品批示外,合行勒石严禁,为此示,仰各里民人等知悉,嗣后如愚父母物故,务须择地安埋,即有兄弟子孙男女奴役身死,亦须用棺硷痊,毋得用火焚尸,亦毋得听信狂言,致效天水葬。倘敢狃于成见,许该乡保人等立时察府究治,以凭尽法惩处,决不宽贷,各宜禀遵,毋违,须至勒石者。[15]

最初,当地的纳西人拒绝实行土葬,并认为擅自改变传统火葬会引来各种灾祸。丽江的流官不得不将这一政策在纳西族头人中率先进行推行,他们让深受内地汉文化熏陶的丽江束河社长和悰顺带头,在其母死后实行汉式土葬,“人不见其有祸,此风渐革矣。”[16]由此可以看出,正是在明清中央政府的强力推行之下,汉式土葬才逐渐取代了丽江纳西族传统的火葬习俗,并逐渐成为丽江纳西族聚居区丧葬方式的主流。

随着丧葬习俗的改变,丧葬中所用仪式音乐也发生了改变。之前,纳西族的火葬所用音乐为东巴歌舞和民间唱跳,而土葬为汉族传统习俗,接受了土葬,也只能接受土葬中的仪式音乐。在丽江当时有上述土司府礼仪音乐《白沙细乐》和《洞经音乐》,由于《白沙细乐》在木氏土司时期就用于祭祀等活动,流传至民间以后,很多大户人家依然邀请这些乐人为之服务,因此当土葬成为丽江纳西族的主要丧葬方式以后,《白沙细乐》就成了他们的首选。丽江的《洞经音乐》主要在文人雅士这一阶层流传,最初他们不屑于参加这些丧葬活动,后来,一部分演奏《洞经音乐》的乐人为了谋生也开始参与丧葬习俗,并由此和演奏《白沙细乐》的乐人产生了摩擦。[17]

纳西族的土葬较之火葬有两大显著改变:[18]一是大大减化了仪式的繁杂程序;二是以器乐音乐替代了东巴唱腔及民间的唱跳。东巴音乐主要用于火葬仪式中,其中以【鲁般鲁饶】【埃仔咪】【幕仔】等唱腔或唱段为代表。汉传的器乐音乐则普遍用于土葬,主要有《白沙细乐》,后来丽江《洞经音乐》也逐渐参与进来。两相对照,较为明显的是,火丧葬仪式中不用器乐而只用东巴歌舞,汉传土葬仪式则只用器乐而少用或不用歌舞。现存《白沙细乐》中却是歌、舞、器乐的三位一体,也就是说《白沙细乐》既保留了火葬习俗中的歌——【挽歌】【公主哭】(即【美米抚】)和舞——【赤脚舞】【跺搓】【弓箭舞】【卡搓】等(这些都是纳西族东巴教中的舞蹈),又具有土葬习俗中的【一封书】【南曲】【北曲】【叨叨令】【寄生草】等汉传小曲的曲牌体音乐,从而使《白沙细乐》这部乐曲,成为融汉族音乐与纳西音乐为一体的特殊乐种。云南民族音乐学家吴学源告诉笔者,上世纪中后期,据《白沙细乐》的主要传谱者和锡典老先生口述,《白沙细乐》以前主要是器乐音乐,是乐工为了和东巴争夺在丧葬仪式中的表演才逐渐将东巴歌舞加入的,此说正好验证了我们以上的分析。

文章来源:《云南化工》 网址: http://www.ynhgbjb.cn/qikandaodu/2021/0617/1643.html



上一篇:云南彝族漆器艺术与传承保护研究
下一篇:三迤山水亦入画云南山水画发展探析

云南化工投稿 | 云南化工编辑部| 云南化工版面费 | 云南化工论文发表 | 云南化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云南化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