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云南西盟:以水为墨描绘幸福生活新画卷

来源:云南化工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6-2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一个个水库开工建设、下闸蓄水,让农村群众的饮水安全和农业灌溉得到保障;一根根水管铺设搭建,让股股清泉涌入农田、进村入户;一项项兴水利民举措,让河水更清、产业更旺…

一个个水库开工建设、下闸蓄水,让农村群众的饮水安全和农业灌溉得到保障;一根根水管铺设搭建,让股股清泉涌入农田、进村入户;一项项兴水利民举措,让河水更清、产业更旺……

这五年,云南省普洱市西盟县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工作要求,不断完善依法治水、科学治水体系,水利扶贫工作取得决定性进展,饮水安全问题得到全面解决,水利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水生态文明建设稳步推进。

这五年,西盟大地水利兴百业兴,碧水悠悠润万物。呈现出水更甜、河更清、田更绿、环境更优美、人民生活更幸福的美好景象,向全县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水利答卷。

水更甜

天刚蒙蒙亮,西盟县中课镇班箐村的村民叶各亮像平常一样早早起床做早饭,当看到水龙头“哗哗哗”地流淌出清澈的水时,叶各亮喜滋滋地说:“现在我们农村像城市一样,自来水进家,洗衣做饭方便又安全,感谢党的好政策。”

“星月寻水源,肩挑背扛找水吃”这是过去西盟群众饮水困难的真实写照。竹槽引水、雨天集水、人背畜驮,就是进入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饮水也基本是用皮管引水,但每逢雨季,因水质混浊需要时间沉淀,人们饮水仍还存在较大问题,村民们只能拿出家里所有的盆子、水桶,在屋檐下人工收集雨水,净化后供人畜饮用。

“以前一年只有三个多月水正常的,现在不一样了,家家户户都吃上了干净安全的自来水,吃水难已成为历史了。”中课镇班箐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岩生说。

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2016年以来,西盟县水利系统从百姓民生入手,从老百姓安全饮水破题,把解决饮水安全问题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把让老百姓有水吃、吃上安全水作为最基本的民生保障。

“十三五”期间,全县累计投入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资金8528万元,共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336件,管道埋设2789公里,建蓄水池369个,安装净水器294台,涉及5镇2乡36个行政村368个村民小组,累计解决户人饮水安全。完成勐卡镇集镇供水、英腊水库至龙坎村引提水抗旱供水工程。

安全饮水润民心。如今,家家户户龙头一拧就有自来水,“让群众吃上放心水”的目标得以实现,老百姓喝的水甜进心,日子也过得更有滋有味了。

河更清

走在西盟县东朗河的岸边上,清清的河水微波荡漾,岸边牢固的堤坝上绿绿青草倒映在水中,美丽的画面让人心旷神怡。而就在两年前,这里是另一番景象。

“以前没有集中的垃圾处理站,沿岸的群众就会把垃圾随意扔到河里,河的两岸没有堤坝防护,到了雨季天,庄稼经常被河水淹没,给村民造成经济损失。”勐梭镇勐梭村大寨村民岩义回忆从前东朗河的样子。

自2017年开展河(湖)长制以来,西盟县形成了“党政领导、河长主导、流域统筹、部门联动、系统治理、齐抓共管”的河长制工作格局,推动河(湖)长制从“有名”到“有实”,构建起覆盖全县28条河流,1座湖、7座水库、1座电站、7条渠道、6座坝塘的河湖长体系,共设立县级河长15名、乡镇级河长46名、村级河长79名,县级河长巡河305次,乡(镇)级河长巡河751次,村(社区)级河长巡河3016次,开展河湖“清四乱”、河道采砂清理整治等16个专项整治工作,不断完善生活垃圾收集设施、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通过改旱厕、建立乡镇垃圾处理站、配备集镇及周边村组垃圾箱等举措,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积极推进县域河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让西盟县的每条河流都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抬头绿意盎然,低头清水潺潺。通过执行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美好图景,正在西盟大地得到实践。“现在河道宽了、垃圾没有了、水也清了,我们一定要世世代代保护好这些河流。”勐梭镇勐梭村大寨的村民岩义再说。

田更绿

在西盟县翁嘎科镇英腊村务龙中组,放眼望去,大片绿油油的水稻长势喜人,稻田间排水渠纵横交错、机耕路四通八达。而村民岩龙介绍,几个月前,这里还是一块只能种植旱谷的大坡地。

“以前田面很窄,而且没有水,我们只能种旱谷、种包谷,管理起来费工费时不说,产量还不高。”岩龙介绍,由于地势高,水源低,没有完善的灌排设施,一直以来,务龙中组大部分的耕地都是低产量、难管理的坡地,水田种植面积很少。

文章来源:《云南化工》 网址: http://www.ynhgbjb.cn/zonghexinwen/2021/0623/1665.html



上一篇:云南昌宁:高质量建设“滇西最美田园城市”
下一篇:云南高考分数线公布:?一本线文科565分、理科

云南化工投稿 | 云南化工编辑部| 云南化工版面费 | 云南化工论文发表 | 云南化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云南化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